CITY西安—第9个“国家中心城市”资讯新闻站点
丝路科学城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
发布日期:2023年01月17日  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:佚名 文章阅读量:  

目前,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换期,在此过程中,“科技创新”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。

作为西部地区科研强市、科教大市,西安市长期以来都是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的“重镇”。近日一场“官宣”,让西安科创发展之力再次成为焦点:根据《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》,西安已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,成为继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之后,第四个获批建设“双中心”的城市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(主阵地)分属不同区域,而西安“双中心”的核心承载区均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(西安科学园)。丝路科学城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。

2021年6月西安高新区以打造科创新阵地为核心目的,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启动丝路科学城建设,从而肩负起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、促进创新成果转化、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。如今,作为全国首个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,将持续推进“双中心”平台建设、产业布局发展、人才引培、科技金融结合、创新生态营造,推动西安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丝路科学城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

创新轴心 科技高地

丝路科学城位于西安科技创新带的重要节点之上,地处创新轴心。作为硬科技创新高地、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,丝路科学城叠加科研与相关产业等优势,自然成为西安市“双中心”建设核心承载区的首选之地。

丝路科学城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

在整体建设规划上,丝路科学城围绕“一年见雏形、三年出形象、五年成规模、十年立新城”的目标飞速建设发展,挥洒活力与生机。西安高新区倾全区之力,集全国之智、聚全球资源,使丝路科学城“一城三区十组团”的空间布局结构加速成势。依托生态廊道和现有产业基础,中央创新区、生态文创区、硬科技产业区三区建设持续提速,为打造高端时尚的城市生态、双链融合的产业生态、低碳绿色的自然生态创立了一片理想之地。

同时,丝路科学城聚焦打造“科学、科创、产业、服务”四大圈层,构建“基础研究—应用研究—成果转化—产业化”全链条创新体系。作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“一核两翼”构成中的“核心”,丝路科学城围绕信息、科学、生命等科学领域,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,配套科研攻关、成果转化等功能区。聚集院所、人才、研发中心,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核心区。围绕西安高新区建设丝路科学城,推动与成都、重庆西部科学城等西部地区重大创新平台形成联动,共建西部开放创新高地。

产业筑基 聚势创能

丝路科学城作为推动“双中心”快速建设,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,承担着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任务。为此,丝路科学城坚持产业为先、科技为核、创新为本,围绕高新区“55611”现代产业体系,布局十个产业组团,力求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大平台,打造硬科技产业聚集地。

丝路科学城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

据数据显示,一年多的时间,丝路科学城区域已聚集企业超4000家,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7家。围绕科技、创新主题,现已形成光电子、汽车、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四大产业集群。汇集三星、比亚迪、中兴、奕斯伟、西安杨森、国际医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。四大产业集群中,光电子产业、汽车产业、生物医药产业,均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。高端装备产业在航空航天、高端电力、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发力,目前已经具备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。尤其在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下,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高新区第二个破千亿产业集群,成果瞩目。除此之外,多个产业项目加速落地、有序推进: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增资扩产项目、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、比亚迪12GWh动力电池项目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。丝路科技城产业从“敢想、敢闯”,向“能抗、能打”中逐步转变。

在此基础上,丝路科学城持续推进产业发展,扩大招商引资的脚步并未停歇。数据显示丝路科学城预计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387亿元,同比增长62%;利用内资640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132%;利用外资38亿美元,同比上涨1%;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669亿元。2022年丝路科学城区域项目总投资额1003亿元,成为区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与此同时,丝路科学城聚焦承担高能级原始创新的核心使命,部署重大科学设备设施,创建高水平科创平台。目前,已拥有九大国家级创新平台,其中包含多个国家级实验室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。拥有省级创新平台25个,并建成西安科创基金园科技金融产业载体,同时与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,推进校企融合。形成了从基础研究、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、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撑的科创全链条,着力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。硬科技产业实力不断彰显,科创与产业实现协同进步。

细细品味不难发现,丝路科学城在产业集群打造、科创人才引进培养、创新驱动平台聚拢搭建的多方面高质量发展,从多维度贴合硬科技,以“硬”实力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积势蓄能,助推科技成果落地孵化、推进“两链”深度融合,为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省秦创原平台建设工作贡献了强大的助推力量。

三产融合新城 汇聚科创要素
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。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与居民的高品质生活协同,是打造宜居宜业智慧新城的关键,也是对于科创人才的核心吸引力之一。在加速科技产业项目发展与投资的同时,丝路科学城全面贯彻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,着力完善交通、科研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,谋划搭建多个科创服务载体,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加速集聚。

在配套设施方面,丝路科学城搭建高新技术检测基地、知识产权服务基地、科技智库大厦等科技服务业承载载体,为科创人才打造高品质环境与高效率服务,进一步加强人才吸引力。

一直以来,丝路科学城秉持“促进生产、生活、生态融合”的发展目标,高品质的区域生活配套持续升级落地。立体、多元、通达,是走进丝路科学城的直观感受。纵横交错的主干道路网、便捷舒适的地铁、有轨电车试验线、直达机场的快速通道,使得丝路科学城的城市交通便捷舒畅;高新一小、高新一中、西北工业大学等多层次顶尖教育资源坐落其中,为科创人才的培养持续贡献力量;西安市第一医院·高新区人民医院、国际医学中心等丰富、便捷的医疗资源,也免除了每一位居民的后顾之忧,安心宜居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旋律。

丝路科学城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

在满足基础生活配套的同时,丝路科学城也在为居民高品质文化娱乐打造一方天地,首创奥特莱斯、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、未来之瞳·瞳系列建筑大剧院等高品质生活配套,缔造了城市名片,打造城市人文的同时,赋予了生活无限的姿彩。

如果说智慧便捷是生活的增色,那么生态美景则是理想生活的底色。丝路科学城一直以来坚持城市建设与绿色生态的有机结合,致力于践行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融合”理念,打造全生态“沉浸式”的科技园区。依托秦岭生态屏障,围绕沣河、潏河、太平峪河等9条河流,构筑洨河绿廊、沣河绿廊、金沙河绿廊、太平河绿廊等10条生态绿廊,形成“九水聚心”的蓝绿体系框架。一半山水一半城,山水共映、田城交融,是丝路科学城构想的理想乡。

山水之色道不完,人文之气诉不尽。丝路科学城将山水生态、科技生产与人文生活的日臻完善交融,促进了城景融合,绘就了一片的宜居怡乐、人才汇聚的人居大城。

到“十四五”末,丝路科学城预计将聚集50万人口,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,着力打造成为西安高质量产业区和高品质生活区,这是丝路科学城的宏伟规划。一年多的时间里,丝路科学城“雏形已现”,宏伟蓝图逐步跃然眼前。

作为建设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,引领西安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,丝路科学城在推动区域科创力量发展的同时,也将汇聚科技创新要素,肩负起科创新使命。为西安迈入全球高水平创新城市做出贡献的同时,也为国家科技战略迈上新台阶献上“西部支撑力”!


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