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ITY西安—第9个“国家中心城市”资讯新闻站点
“冬天买的衣服快到夏天了还没发货” “6·18”购物节来临之际,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
发布日期:2022年06月10日  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:佚名 文章阅读量:  

“冬天买的衣服快到夏天了还没发货”“端午节都过了,买的粽子还没发货”“一件普通的T恤,预售竟然要25天,是现做吗?”……一年一度“6·18”购物节来临之际,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,网购时要忍受商品越来越长的预售期,特别是线上服饰类,动辄一两个月的超长预售,更让人直呼“离谱”。甚至有网友调侃,“‘6·18’都要到了,去年‘双11’买的东西还没发货”。


  据《工人日报》6月9日报道,预售制已成为一种电商“新玩法”。现实中,有些商家拖延发货、随意更改发货日期甚至单方面撤单、不接受退换货;有些商家打着预售幌子,实为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、时间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把预售制“玩坏了”。


  电商平台,商家设置超长预售期,且动辄不发货、不换货的风气不是一时形成的。商家如此销售策略,从经济角度看,是“进可攻,退可守”。如果退货率比预期低,商家就可以拿库存不足来敷衍消费者,同时也能避免库存积压,将其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。


  其实,消费者苦“预售制”久已。今年的“3·15”,就已经有媒体关注到这种现象,但现实中,设置超长预售期的商家仍只多不少。追根究底,还是在于在目前预售制下,商家违约的代价太小。即便商家不发货,拖到最后往往都是消费者自认倒霉,退款了事。


  针对这种现象,江苏省消保委近日发文称,一些搞超长预售的商家表面上进行了告知,并无不妥,但实际上利用经营优势地位,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、时间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,属于实质上的不公平经营行为。4月28日,中消协也点名超长预售,对商家“空头支票”式营销方式作出回应。


  事实上,预售制在电商平台诞生之初,目的是为了提前锁定客户,有利于促销产品。虽然近几年“预售制”也发展出来诸多创新玩法,但无论“招”有多新,商家最终都需要兑现其承诺,而不是无故违约。


  当然,就眼下而言,疫情确实是影响电商发货的一个客观因素,一些涉疫地区因物流原因迟迟不能发货。但是,疫情反反复复已经两年多时间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,商家在预售设计上也理当将疫情因素考量进去,并在预售期限和退换货规则上给消费者以明确的预期,而不能一味地将违约责任甩给疫情。


  如果放任预售制被一些商家故意“玩坏”,且这种不良风气在电商平台愈演愈烈,不仅影响商家声誉,长此以往,对电商生态也必然造成破坏。无论商家还是平台,逼得消费者最后用脚投票,都将是得不偿失的事情。


  因此,电商平台方面也不能一味地默许商家这类“空头支票”式营销方式,还是要守土有责,发布合规指引,科学设置监管机制,未雨绸缪地应对当下预售制度下出现的新情况,如对预售产品在平台中不予优先展示等。同时,监管部门也不妨针对预售商品种类、发货期限等问题制定统一规范,并对平台加强督查。


  疫情当前,如何提振消费信心,充分释放消费潜力,是我们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。而“6·18”购物节作为一年中重要的购物节之一,不仅承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,更应在提振消费信心、释放消费潜力方面主动承担责任。


  如今,各平台的“6·18”购物节都已进入营销期,电商预售大幕也已拉开,别让“被玩坏”的预售制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。


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